English

一九九七年科技回眸

199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997年应当成为人类科技史上最光辉夺目的年份之一,其在本世纪科技史上的地位应当与原子弹年(1945)、计算机年(1946)和阿波罗年(1969)相媲美,这样一个辉煌的年头出现在世纪末,无疑是给未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克隆羊多莉

在短短的365天的历史片断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苏格兰咩咩坠地的一只看上去呆头呆脑、十分普通的良种绵羊多莉,从此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词“克隆”(CLONE),一夜间响彻世界。

虽然由此而引发的科技界、政界甚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反响至今尚未停息,但是,无论谁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它所开辟的道路将为人类未来带来新的希望与信心。就目前来说,它所带来的启示已经涉及医学、遗传学、农学等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并且触及了伦理学、人类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根本性问题。

●“深蓝”的胜利

人所制造的机器“深蓝”在棋盘上战胜了人———这个过去只能存在于科幻之中的构想,一夜之间变成现实,让许多传统的科学界人士惊得“目瞪口呆”。同样有意思的是,微软公司的盖茨在近年来宣布,不出5年,计算机就将能够从事自编程序的工作……这一切来得都似乎太快了。对待这种科技上的奇迹,人类似乎还远没有做好种种必要的准备。

●京都会议

如果地球文明真正是经历过毁灭—生成—再毁灭—再生成的循环过程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人类文明起码不会灭亡于自身。而给我们信心的托盘加上砝码的就是于1997年12月1日到12月11日在日本举行的“京都会议”。

在这个距离广岛仅300多公里、距长崎600多公里的日本古都,各国的政治家们不再单单为了政治聚集在一起。尽管会后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并非赢得满堂喝采,尽管议定书的努力尚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的恶化问题,但是我们应当能从各国政府的努力,从最后来之不易的协议,从非同寻常延长的那一天会期,看到某种能够称为“希望”的东西。会议证明,人们不再像自然的奴隶一样为“不得不”所驱策,而是作为大自然的朋友,主动地担当起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火星探路者着陆火星

1997年7月4日(即美国独立纪念日),当火星车索杰纳乘坐9个巨大的白色气囊从由稀薄的二氧化碳所组成的淡红色的火星天际兴冲冲地飞掠而下时,整个世界都把目光投射到了这幅色彩对比强烈的风景中。

当然,如果仅把这次花费2亿美元开辟的火星之路看作是寻找ALH84001的生命暗示的话,显然至目前为止结果仍然是黯淡的,可是这一次我们并没有像1976年海盗号空手而归之后所表现的那样失望。全世界通过报纸、通过广播电视、通过因特网对那个红色的星球投注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似乎人类已经认识到,对地外生命探索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通过在另一世界孤单独行的索杰纳的电子眼睛,似乎看到了36亿年前波涛汹涌的火星。同在1997年,伽利略探测器发现木卫二冰壳下面有存在海洋的可能。

●尼安德特人

就在全世界都为火星生命屏住呼吸的时候,关于人类自身进化历程中的一个长久的谜团却悄然解开。历时100多年的关于人类是否是尼安德特人后裔的争论在1997年7月真相大白。对从这具已有3万多年的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的检测表明,这种庞大的人科动物与人类没有直接血缘关系。根据进化程度尼安德特人大概被定位于现代人和黑猩猩之间,它们的祖先是在大约60万年前从人类进化树上分离出去的。

在此之前,西班牙一支考古队曾经于5月份发现了据称是尼安德特人和人类的共同祖先———“人属先驱种”的化石,当时这个发现在人类学和考古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这意味着人类传统的直线型进化图谱将得到根本性的修正,也就是说,人类和其他一些最终灭绝的类人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尼安德特人骨化石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海尔—波普彗星

海尔是一位地道的隐居者,为了观察星空他常年住在海拔2400米的地方。1995年7月的某一天,他把视野只有满月一半的望远镜对准广袤的星空时,却奇迹般地发现了一颗新彗星。这种概率之小,相当于透过针眼在幅面10平方米的地图上一下找到塔西提岛。这颗名叫海尔-波普的彗星确实是一个不俗的家伙,下面就是它的许多“第一”:

○海尔—波普彗星是第一个被发现有第三条“尾巴”的彗星。以往的彗星一般只有两条尾巴,一条是由尘埃组成的,另一条是由“等离子体”组成,而海尔—波普彗星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钠气尾巴。

○海尔—波普彗星是目前发现的周期最长的彗星,其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长达3000年(一说4500年)。

○海尔—波普彗星是迄今为止测量到的最大的彗星,其体积是哈雷彗星的近4倍。

○海尔—波普彗星的绝对星等(即距离地球和太阳都是1个天文单位时的亮度)是-2等,是哈雷彗星(4等)和百武彗星(4等)的100倍以上。它仅次于1729年的一颗-3等彗星,所以它是近3000年来最耀眼的超级彗星。

○海尔—波普彗星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气体和尘埃含量最丰富的彗星,由于它的喷发量如此之大,使得科学家第一次确定了某些碳氢化合物和有机分子是在彗星吸收了太阳热量之后从其上喷发出来的,这也为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绝妙的联想余地。

在1997年3月9日格林威治时间1点零7分,以海尔—波普彗星为主角的演出达到高潮。月球慢慢移到地日中心,明亮的天空渐渐变暗,彗星像熠熠的宝石悬挂天际,似乎4000年的星际流浪只为了此时的壮观与美丽。

●银河系中心发现反物质源

“物理学是美的。”爱因斯坦如是说。其中一种最大的美就在于它的对称性。而在1997年春天,这种似乎无处不在的美又一次显现出来。

伽马射线是宇宙中能量最大的光粒子,其能量含量可以达到可见光的25万倍之多。而如此高能的伽马射线一般只能产生于正、反物质的淫灭过程,所以找到伽马射线源就意味着找到自然存在的反物质源。而根据物理学家的计算和推测,星云中心正是最有可能的。

在距离地球2.5万光年的银河系中心,由于气体和尘埃的遮蔽,使得过去人们从来看不到那里究竟有什么。1991年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刚刚定位,NASA的宇宙学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将目标锁定在银河系旋转的中心……

华盛顿海军研究所的查尔斯·德尔默是这样描述的:那里是沸腾的……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银河系安静的郊区。

此前不久,科学家在实验里第一次造出9个反氢原子,而当他们从显示器上看到这条自然实验室里造就的长达28000万亿公里的粒子束流时,那时的惊愕是语言所难以描述的。

然而,这条位于银河系的中心上方、长3500光年,宽度大约4000光年的亮丽的伽马射线带,对于我们的正物质世界来说,其实是一条恐惧的毒蛇,一个中心杀手,一个毁灭者,太阳系确实有被它吞没的危险,但那是相当久远的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